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实用性(7 / 11)
成为一个人人称赞的清官。
欧洲曾有一位作家,早年家境富裕,生活愉快,可谓春风得意,然而这一切滋生了他的懒惰,整日吃喝玩乐,不思进取。有一天,竟鬼使神差地跑进了赌场,输光了所有的家当。
幸好后来他及时认识了自己的错误,悔过自新,立志写作,终于功成名就。
从中我们可以看出,人生道路上的错误并不可怕,只要我们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,那它就不应成为我们成功的绊脚石,而只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个加油站,周处改过自新,使他后来倍受人们称赞。作家悔过自新,终于使自己脱颖而出。
孔子云:“过而不改,是谓过也。”意思是说。有了错误或过失而不思改过,那才是最大的错误。他强调有错不改,结果会铸成难以挽回的大错。
西周末年,周厉王残暴无道,老百姓纷纷指责他。周厉王大怒,下令凡是议论他的人都要抓起来杀掉。召公劝厉王不要这样做,告诫他:“堵住老百姓的嘴巴,比堵住河流还要可怕呀!”周厉王根本不听。
三年后,人民终于奋起反抗,围攻王宫,把厉王流放到处地。这则故事充分地说明了知错不改的严重后果。
倘若周厉王不拒谏的话,想必不会落得三年后被流放的下场。这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啊。
兰西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巨人卢---梭,写过著名的《忏悔录》,他要做的是“把一个人真实的面目**裸地暴露在世人面前,这个人就是我”。因此在《属性录》中,他直面自己的**,痛责自己的过错。
他曾写道,自己少年当仆人,偷过主人家一条用旧的丝带,主人发现后,他在众目睽睽之下,将此嫁祸于诚实的女仆玛丽。破坏了她纯洁、善良的名声。
那时的卢-----梭是可恶的,自己偷东西还嫁祸于人。但后来他仍受人敬重,为什么呢?这就是因为他能勇于承认错误。并能及时改正错误,而不是掩饰自己的错误。
可谓“君子之过,如日月之食焉;过也,人皆见之;更也,人皆仰之”
其实,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很多这样的人,有些人因为害怕错误,而在错误面前选择了逃避。一做错事就妄自菲薄,自己给自己套了沉重的枷锁。把自己留在错误的漩涡之中,不能自拔,于是自暴自弃,自毁美好前程。更有甚者,他们的错误更是荒谬:既然错了,就一错到底或弃之一边而不顾。
许多特大贪--污---案,不就是一时疏忽走上岔道而一步步迈向深渊,像这种犯了错误不敢正视,不敢改正是无能的表现。是懦弱的表现。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