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自信心(10 / 13)
别人学习心中会有不屑,甚至嫉妒。
惰性在人身上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做事拖拖拉拉,爱找借口,虚度时光而碌碌无为,而人的计划、理想、抱负就在这拖拉与借口中变成了泡影。
一个人一旦贪图安逸,并积习成性,就会给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。
举例说:当羊群出栏的时候,用一根棍子挡在门口。第一只羊就会跳出去,当第二十只羊跳出去后,把棍子拿走,第二十一只羊还是会跳出去,这时明明没有棍子挡着,可是羊还是跳而不是走出去
做事要有上进心不能总是依赖别人,别人怎么做而自己不一定要跟着那么做,要有创新的意识。
假如你还是个学生,尤其是个高三学生的话,现在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刻,如果发现自己身上有惰性,那么请下决心,努力去克服,否则一事无成。
其实人人都会有惰性,人的惰性是一个老问题,却始终说不太清楚。人人都有惰性,程度不同罢了。人人都有的东西就一定牵扯到人性。人性的基座是本能,本能其实就是动物性。人的惰性属于本能,本质是一种自我保护,对自身生命能量的节制。
大家看中---央---电-视台《动----物世界》频道,非洲狮群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和养神,不远处成群的斑马、羚羊、角马在吃草。狮群无动于衷,因为它们暂时不饿。等它们出击时也只是够食即可,并不储存食物。
狮子处在动物食物链的高端,在没有人的前提下,不存在安全感的问题。有些动物有存储食物的特性,主要是没有安全感所致。动物并不是毫无道理的懒惰,而是千万年进化的最佳选择,温饱即可,绝不轻易浪费生命能量。
人由动物而来,必然带有动物属性的残余。人与动物大区别之一就是并不满足温饱。而人几乎所有的发明创造都是温饱之后的事情。换句话说,人之所以走入今天高度文明的社会,正是持之以恒克服自身本能惰性的结果。
人的惰性一直存在,而且和动物混沌的惰性不一样,演化为两种:物质层面的惰性。精神层面的惰性。人按惰性表现可分为四种类型:第一种,物质、精神两个层面的惰性都被进取心克服到最小状态。第二种,物质层面惰性较大。精神层面惰性较小。第三种,物质层面惰性较小。精神层面惰性较大。第四种,物质、精神层面惰性都较大。
很有意思的是,人把物质层面的惰性称之为淡泊、清高、迂阔,把精神层面的惰性才称之为懒。这也说明人还是很尊重动物的,并不认为动物的养神就是懒惰。也就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