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宽容之心(天天万更求订阅!)(8 / 12)

说什么,其他的人也做出了和眼睛同样的动作,这些人也向着许昌九十度的鞠躬感谢道:“许昌兄弟。请您原谅我们之前的过错,许昌兄弟,谢谢了!”

看着面前这五个人都这样九十度对自己鞠躬道歉。道谢,许昌的心里面一阵的温暖。他当然听得出眼睛这些人在说这些话的事情确实是真心实意的,所以。许昌的内心才会感觉到这样的温暖。

这个时候,许昌才真正感受到‘不要被仇恨蒙蔽了你的内心,拥有一颗宽容的心,你才能够真正的感受到人生!’这句话的含义。

确实,一个人不要被外在的仇恨蒙蔽了自己的内心,他要有一颗宽容的心,否则,这个人的人生就不会顺利,不会幸福!

恨是人类共有的一种心理情绪,人们对人、对事、对物不满,或因他人违背了自己的意愿,而产生的极度的厌烦、怨忿、愤怒之情感称为恨,因利害矛盾而产生很深的怨恨就是仇恨。

“恨”在佛教的理论中和“忿”、“恼”一同列为二十随烦恼,以嗔为本,对不合自己意愿的违逆境,忿忿不平,恼怒怨憎,轻者高暴粗言、打骂相加,重者忿怒执杖,杀害相加。

《成唯识论》卷六中云:“云何为恨?谓忿为先,怀恶不舍,结怨为性,能障不恨,热恼为业。谓结恨者:不能含忍,恒热恼故。此亦嗔恚一分为体,离嗔无别恨相用故”。

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,也没有无缘无故之恨,形成仇恨的原因的复杂的,从大的方面说有因-公、因-私之分。

人们在涉及国-家兴--衰、民-族-生-死-存-亡的紧要关头,在保--卫-国-家-最-高-利-益的大是大非的问题上,在维护社-会-公-众-道-德-正-义的原则产场上,在面对穷-凶-极-恶、无-恶不作的凶残敌人时,拍案而起,义愤填膺、怒发冲冠,生起惊天动地的仇恨,大义凛然,对敌人、坏人恨不能食-肉-寝-皮,唱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不朽乐章。

历史上无数英-烈都是怀着这种至高无上的仇恨为真理而献身的,抗--日战争时期,佛教僧侣面对国难家仇也发出了“上马杀贼,下马念经”这样维护正义的怒吼。

但我们日常所遇、所见、所听到的人们之间的仇恨,大都是因私因利而起,或因遭遇到不公正、不公平待遇,或因遭-遇极-度侮-辱、人身攻击,或因利害关系加剧、经济上蒙受巨大,或确因关乎身家性命、生死攸关的大事而产生切齿仇恨。

这种程度严重,以至于发展成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的情况极少极少,绝大多数是说起来好像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