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心里乱了(4 / 6)

没有人知道真正发生了什么事。但是两千多人都突然奔逃起来。“向东!”人群喊叫了起来。东边远离大河,东边安全。“向东去!向东去!”……

看来,从众心理对人的影响确实很大。

造成人产生从众心理的原因,是多方面的。在群体中,由于个体不愿标新立异、与众不同感到孤立,而当他的行为、态度与意见同别人一致时,却会有“没有错”的安全感。

从众源于一种群体对自己的无形压力,迫使一些成员违心地产生与自己意愿相反的行为。

不同类型的人,从众行为的程度也不一样。一般来说,女性从众多于男性;性格内向、自卑感的人多于外向、自信的人;文化程度低的人多于文化程度高的人;年龄小的人多于年龄大的人;社会阅历浅的人多于社会阅历丰富的人。

从众行为表现在方方面面,工作中、生活中、学习中,都有所表现。

我们了解人的从众心理,并恰当地处理其行为,是很有意义的。有的领导意见本是错误的,有些员工由于惧怕反对而对自己今后不利,而违心地投了赞成票,结果后面的人都跟着投了赞成票。如果这时,你能坚持住,是会对单位今后的工作有益的;

有的老师的一个解题方法本来不是最佳的,由于很多学生不反对,而导致绝大部分学生效仿老师的那种解题方法。如果你这时能提出自己比老师的方法更好的解题方法,那不是会使很多学生少走弯路吗。

因此,不管是领导还是老师,了解了人的从众心理,对改善和提高自己的工作。是很有帮助的。

随着社会的发展,通讯,交通这些方面的越来越方便。从众的行为也是越来越多,很多的学者因此开始了研究,经过相关学者的研究发现,其实“从众”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。

通俗地解释就是“人云亦云”、“随大流”;大家都这么认为,我也就这么认为;大家都这么做,我也就跟着这么做。

相关的研究人员还对从众行为进行了很是具体的分析,他们发现。从众心理一般有这样几种表现形式:一是表面服从,内心也接受,所谓口服心服。二是口服心不服。出于无奈只得表面服从,违心从众。三是完全随大流,谈不上服不服的问题。

就从众心理的客观影响来看,既有积极意义。也有消极意义。主要看从众行为的具体内容。

由于中学生的知识、经验都不足,自制能力又不强,因此在多数情况下,从众行为不同程度地带有盲目性。中学生中既有口服心服的‘真从众‘。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