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另一代表(4 / 6)

次直销一般不收入或少收入入会费。

(从这里可以看出。传销收取高额入会费,是一种**裸的诈骗。其危害人们已广为认识。

传销产生于二战后期的美国,成型于战后的日本。

尽管国家三令五申、严厉打击,可是以暴利为诱饵欺骗他人非法推销劣质或走私商品、大肆偷逃税收的传销活动,展到今天,其手段更加隐蔽,危害性也更大。而且还有融入黑--社--会乃至向经济---邪---教展的趋势。那么,非法传--销的魔力到底在哪里?

日前,中---央电视台通过对传销培训教材的曝光,彻底展示了传销组织完整的“黑--色”欺骗链条。

这些教材不仅极富煽--动性和欺骗性,而且具有很多心理学的要素,极易诱-人上当。

教材编织的链条程序大体是这样的:要把新人骗进传销组织,大致分为:列名单、电话或书信邀约、摊牌、跟进、直至胁迫加盟。

传销组织通过长期的欺骗实践,总结出了列名单的技法,这些技法通常是传销教材第一部分的内容。

所谓列名单,也就是盘算一下,哪些人是可以骗来的对象。

传销人员的笔记中这样写道:“在这里面包括这样几类对象,亲戚类:兄弟姐妹;朋友类:五同——同学、同事、同乡、同宗、同好;邻居类:前后左右邻居;其他认识的人,如师徒、战友等等。”

总之,那些急于改变现状的人。是传销组织网罗的主要人选。当然,传销组织对这些人的心理作了充分的分析。

比如对退伍军人分析说:受军人的熏陶,观念有很大改变。回到家乡后,大多不安于现状,想干一番大事业或者想急于找一份合适的工作。

分析农民说:焦点在于脱贫致富,指望种粮家不现实,养殖渠道又不畅通,做生意缺乏本钱,他们渴望找到一条门路。能够家致富,在左邻右舍中扬眉吐气,风风光光。

认为下岗干部:昔日春风得意、众人瞩目。一旦下岗门庭冷落,有一种严重的失落感。

还有就是对打工者的引诱,深知打工不容易,赚钱太慢。又急于求成的心理。

对网罗对象心理的揣度。反映出传销组织者乘人之危、落井下石的阴暗心理和罪恶本质。

列好名单后就该进行第二步——邀约。

通过写信或打电话等方式,邀请别人加入。

他们深知传销的名声太坏,在教材中就规定了打电话时的“三不谈”,即不谈公司、不谈理念、不谈制度。总之,不谈传销的真相。只是根据对方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