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走火入魔(7 / 7)
疾病诊断统计手册收录,iad认为是否被划为心理障碍仍须研究。
然而,他对网络成瘾的定义被媒体广泛报道,使得这问题是否应该被归为一种精神错乱而有所争议,后来戈德伯格已经声明该假设是玩笑。
精神病学家戈德伯格医生认为,网络成瘾症不是真正的成瘾,真正的成瘾症比网络成瘾症严重很多,成瘾定义过于空泛而令每种补偿行为都能被称为上瘾。
例如,某人长时间地与朋友用电话交谈,以宣泄不愉快的情绪也可以说成“电话上瘾”,同理喜欢上网与渴望与朋友交流无异。
此外,有人认为,许多患者过度或不适当地使用网络,只是他们抑郁、焦虑、冲动的表现。如同iad对进食成瘾分析,病人暴饮暴食只是抑郁,焦虑等的自我慰藉,而非是真正的进食成瘾。
或许,部份与网络有关的行为如沉迷拍卖、色情影片、线上游戏等是病态行为,但不能说网络媒体本身就会令人上瘾。还有一些重要的网络活动,如电子邮件、聊天、上网等和病态赌博有很大的差异。
网络有利于社会,而沉迷赌博被视为对社会毫无贡献的行为。网络也是另一种社会形式。不上网如同在荒岛生活,反而是病态。
医学界认为,成瘾一般用来形容人对毒品、烟草、酒精等物质的依赖,这些依赖都是被医学可以论证的。但是网络是内容多样化的媒体,并非如毒品、烟草、酒精那样单一的化学或其他特定单一性行为对大脑那样施加刺激。
对于网瘾这个问题是否是病症无论医学还是理论上都是有争议的。
在中国,媒体会把沉迷网络者称为“网瘾患者”,有时媒体会用直接或间接的方法把沉迷网络者甚至适度使用网络者(包括网络游戏玩家)称作“吸---毒者”或“精神病人”,许多民众对这些称呼表示不满,他们认为,这些称呼带有贬义和歧视性。
在日本,他们把这些沉迷网络者族群戏称为“引き篭り”(隐---蔽青年)。这个名词指个性较内向,成天除了工作,就是窝在家中,且成天和网络为伍,极少面对面社交行为的此症罹患人士。(未完待续)
ps:注:谢谢谢志修大大的两张月票的支持,谢谢!
谢谢谢志修、金桂冠非礼两位大大的打赏支持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