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百五十八章 独得神秀(2 / 5)
登时认出:“是她?”
苏清微继续道:“濯青本欲为诸君献舞一曲,然公孙剑舞在前,濯青亦不敢献丑,恰巧濯青近日习得一手针绣,若诸君不嫌,濯青且刺绣一幅素绢,以应秦淮之景。”
众人一听,大感惊诧,历来花会佳人要么献歌要么献舞,偶尔也有书画的,但从未有表演针绣的,顿感新奇。
苏清微退身至矮桌后,盘腿坐在小竹席处。矮桌已经铺好一方长绢,旁边放着五色花线及绣针。原来这矮桌乃是一方绣架。苏清微纤指捻起,第一个动作便是劈线。
所谓“劈线”,就是将一根花线劈分成二根、四根,八根……分得越多,丝线越细,针绣亦越细腻。一般绣工能将花线劈分为八,高超者可劈十六,真正的刺绣大家可劈三十二。
只见苏清微捻起一根花线,拇指和食指捻住线头,另一只手捻线往外一勒,然后纤纤小指望绣线一挑,精妙无比,绣线即被一分为二,再捻线一勒,小指连挑两下,二分为四……如此这般,苏清微竟将花线劈成六十四根丝线,且每根丝线均匀如一,单是这小指“劈线”之动作已让人叹为观止。
劈线完毕,苏清微右手捻针,左手引线,轻轻穿过针孔,这一下引线穿针又是韵味无穷。接下来便是落针刺绣,反反复复的起针和落针,很简单的动作,却藏着细致入微的变化,或直或缠,或接或切,或勾或引,或扎或刻,优雅而纤妙的穿引,仿佛一针一线都被赋予了灵韵。
众人屏住呼吸,看得如痴如醉,如临妙境。很难想像,如此简单的动作会有如此精微的变化,会有如此动人的韵致。如果说公孙大娘独得剑舞之神韵,那么苏清微可谓独得落针之神秀。
未知多久,苏清微停住了落针,但众人仍然沉浸在那一穿一引的美妙之中,神思难离。
苏清微轻启皓齿:“濯青拙针绢绣,请诸君过目。”
便有两名婢女步上,卷起长绢,转至前台,向众人徐徐展开,原来是一幅秦淮烟波图:
清晨,长夜将尽,天蒙蒙未亮,恬静的秦淮河面格外清幽,江面弥漫着一层淡淡的雾气,雾气很清,犹如给江面披着一层轻纱,在雾气的掩映下,江面上的拱桥和两岸的亭台、船舫仿似浮在半空,宛若空中楼阁,有如仙境。
静谧清幽的江面只有两叶小舟,一男一女盘坐在小舟前端,看不到相貌,只看到背影。男的身背宝剑,头束紫巾,丰神俊逸;女的身披素衣,腰系青丝,窈窕清幽。两叶小舟并排而行,正缓缓漂入烟波之中,如归仙境。
众人看着这幅秦淮烟波图,神思亦随着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