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1章 卡门的野望(求订阅求收藏求推荐票(2 / 4)

“兼而有之……其实在华国,对村上先生有着各种各样的解读,但在我的眼里,小日子是一个非常善于包装自己的民族,包括人……而且他们的作品,总会给人一种难言的感受。大概是他们所谓的物哀文化所致,我说实话不太喜欢。”

“不喜欢人,还是作品?”

“其实我读过的小日子文学不算很多,最早期的大江健三郎先生,还有川端康成先生,夏目漱石先生这些人的作品,我都看过。但不喜欢,就是本能的不喜欢。”

“原因呢?”

“也许是仇恨,也许是心理作用……大概,就如同村上先生不吃华国菜的原因一样,是个谜吧。”

华国人很喜欢因为某些原因,把一些人视为自己人。

村上春树在华国不吃华国菜流传的沸沸扬扬。

很多人就把他这种行为,和他的父亲曾经是侵华日军联系在一起,认为他是心怀愧疚。加之村上春树又是以反战人士的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上,似乎更确认了这个猜想。

如果您看过杰·鲁宾的评论专著《倾听村上春树》这本书后,也许会有一些其他的认识。

鲁宾说:他(村上春树)之所以很不喜欢中国菜,应该和他对日本在华国犯下的暴行特别难以释怀。不过在我和他的交谈中,他强调了对他而言唯一的问题出在调味料上。

于是,国内媒体就进行了断章取义,至拿前半句来说事,并且加以各种演绎。

村上春树的形象一下子变得高大起来。

……

当然,刘进不会和巴尔塞斯谈这些事情。

犯不着!

她一个西班牙老太太,怎么可能理解中日之间刻骨铭心的恩怨呢?

而刘进这种适可而止的行为,也让老太太满意。

她不喜欢背后蛐蛐别人的人……

于是,两人的谈话,又转移到了刘进的身上。

老太太很好奇,刘进为什么会写《困在时间里的父亲》这本书。

在她看来,刘进这个年纪的人,应该更喜欢悬疑啊,侦探啊,或者其他类型的作品。

《父亲》的社会性太强,很多人根本不会关注到这一点。

刘进想了想,笑道:“其实最初我没想过写这样一部作品。我不知道梅拉是否和您说过,我写《天使》的初衷,是因为我恰好遇到了那么一个女孩儿,而且是在我抵达法国的第一天……当时我在夏布洛尔面包房里,进来了几个黑帮的人。

一般人,是不会乱说话的。

但她提醒了我……您可千万不要说出去,否则我担心那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